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,惠州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线上配资网配资,乡村大地还沉浸在节庆的欢乐喜庆气氛中。
近年来,惠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立足特色资源,聚焦“五大振兴”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惠州聚力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加快建设农业强区,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,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粮食生产,确保高质量完成粮食安全生产任务目标。
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通讯员陈鹏
一边丰收在望一边抢抓生产
中秋前后,正是瓜果飘香的时候。此时,在惠州市惠东县安墩镇,大量蜜柚已成熟上市,在葵双村的山头,沉甸甸的柚果垂挂枝头,丰收场景喜人。
据了解,作为安墩镇蜜柚种植面积最大的村,葵双村拥有永惠蜜柚、九蜜红柚、远丰红柚等十多个蜜柚种植基地,盛产红柚、黄柚、西施柚、三红柚等蜜柚品种。目前,安墩镇共有蜜柚种植11000多亩,其中葵双村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。
“今年蜜柚的产量可以达到2500万斤左右。”惠东县安墩镇葵双村党总支部书记郭德辉介绍,村里各个果场正积极组织蜜柚集中采摘、销售,除在惠州本地热销之外,部分还销往了福建、广州、深圳、东莞等地。
郭德辉表示,该村现有6家蜜柚种植企业及13家种植合作社,散户柚农有50户左右,“村集体还参股了两个果场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。”郭德辉说。
一边丰收在望,一边抢抓生产。此时,除了蜜柚等果树作物,惠州粮食作物则进入了秋季生产的中后期。“目前,惠州稻田大部分进入幼穗分化阶段,开始形成花穗和颖花原基,不仅养分需求量进一步增加,病虫害也要加强防御。”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说。
9月以来,台风“苏拉”“海葵”相继正面袭击全省,给惠州农业生产区域也带来了较大范围的大风和强降雨,对水稻生产和病虫防控造成影响。该技术人员解释,台风及环流天气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入、集中降落和繁殖为害,也利于水稻病害的滋生和流行。
“根据监测,惠州区域内的稻田里,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二化螟、大螟、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等即将进入病虫害高发期。”该技术人员表示,该中心正通过田间走访、公众号转发等方式,引导种植户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重点抓好水稻破口和齐穗期的病虫害管理和干湿排灌、增施磷钾肥,增强水稻抗逆性,确保秋粮丰产丰收。
9月19日,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布《抓好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全市各县(区)抓好晚稻重大病虫防控,强化属地责任,落实防控措施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预警、早行动,全力服务晚稻生产,推动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行动。
多措并举护航粮食安全
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是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的重中之重。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,今年惠州全市粮食生产任务为粮食面积169.8万亩,产量61.51万吨,与去年目标任务持平,其中大豆面积2万亩,比去年目标任务增加0.03万亩。
为确保完成粮食安全生产任务,今年初,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便牵头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、农科所及局内部职能科室,成立粮食生产专责工作小组,并定期召开会议,研究调度全市粮食生产情况信息,宣传种粮政策、做好技术服务与指导,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。
“保障粮食安全,农民是主体,要让农民种粮不吃亏、有钱挣,才能保住粮食产量。”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介绍,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惠州狠抓各项农业优惠政策落实,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、农民购机补贴和涉农保险政策等。
目前,惠州全市水稻、玉米、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已100%纳入保险范围,农户不出一分钱;同时,市财政预算中安排400万元扶持粮食生产奖补资金,用于春耕生产现场示范点建设、奖补水稻种植大户和建立市级粮食绿色高产示范片,各县(区)还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惠农政策,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。
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整治,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硬件基础。近年来,惠州按照统一规划布局、统一建设标准、统一组织实施、统一验收评价、统一上图入库“五统一”的工作要求,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。根据计划,惠州今年内将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3.55万亩,同时完善建后管护长效机制,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益。
“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8.69万亩,粮食产能提高10%-20%,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。”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补齐小型农田水利短板,惠州还在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,计划启动建设一批粮食生产急需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。
在良好的政策引导下,今年上半年,惠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.9亿元,同比增长6.7%,增速居全省第一。夏收粮食作物总面积达71.69万亩,较上年增加2.77万亩,增长4.0%;夏收粮食总产量为26.45万吨,增长6.9%。
“根据研判,影响下阶段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包括粮食收购价格、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及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等。”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惠州将进一步压实责任,落实党政同责,从改善基础设施、提升地力条件,高产优质种子,社会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全产业链条推进粮食生产,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粮食安全生产任务。
农业托管服务成效显著
惠州是全省农业大市,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使用较为广泛的地区。2022年,惠州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59.96%,走在全省前列。
当前,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壮大,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,农业托管等新型农业服务方式兴起,在推动惠州农业生产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带动效果,其中博罗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“县镇村三级托管员服务协办体系”,成效显著。
9月26日,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系列活动在博罗县麻陂镇举办,全省各农业生产大市及惠州各县区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、合作社、农业服务组织等前来参加。
“我们为种植者提供了耕地、育苗、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托管服务,推行‘1+N’服务模式,实现农业生产‘耕、种、管、收’一条龙全程跟踪服务。”作为博罗农业托管服务的主体组织,惠州市广博大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会长钟庆云介绍,托管服务的广泛推广,为服务农田节约了生产成本约97万元,增加粮食产量95万斤,节本增效239万元,获得了农户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博罗县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。其中,由博罗县运营中心组织实施的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3.9万亩,服务覆盖范围涉及博罗县石坝、泰美、杨村、麻陂等9个镇,330多户种植大户、小农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。
事实上,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到来,不仅为提供了更加方便、高效、快捷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,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干不好、干不了、干了不划算的问题,也为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道路。

钟庆云介绍,合作社除了通过分布在各村的农业托管员获取服务订单,另外也在大力推广“粤农服”手机APP平台,让农业企业、托管员通过网络订单的形式下单,更加便捷。此外,合作社还建立了农机服务管理系统,在一线提供服务的农机可以通过机身上安装的北斗定位装置,将实时服务路径上传到后台,实现农业托管服务科学精准管理。
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新时代农业经营模式的重大创新,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利器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,大力发展代耕代种、代管代收、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,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,促进农业节本增效、提质增效、营销增效。
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配资网配资,惠州将依托各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,创新生产托管宣传组织动员形式,提升服务组织服务能力,为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提供惠州经验。